ob真人迈得医疗工业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2003 年3 月,是一家从事医用制品装配自动化设备的设计、开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10 多年的发展,公司从研发制造医用耗材自动化生产线开始,构建起智能装备、专业软件、工艺开发三大业务体系,明确了由单纯的“设备供应商”向“整体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过渡。
其自主研发的输液类管路、医用留置针、纺丝线、血液透析器智能生产线,获得了中国国家级创新荣誉,并为全球数百家客户定制了3000 余项系统性解决方案,已成为中国医用制品装配自动化行业的领先者。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医用耗材智能装备,主要用以组装安全输注类和血液净化类医用耗材,其中,安全输注类装备主要用于 COP 预灌封或安全自毁式注射器、预充式冲管注射器、胰岛素注射器、安全注射针、留置针、胰岛素针、采血针、微型安全采血针、导尿管、输液器、中心静脉导管等医用耗材的组装、检测、包装等环节;血液净化类设备主要用于血液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组装检测与包装、中空纤维膜纺丝线制丝等环节。
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稳健增长。2022 年公司营业收入3.84 亿元,同比增长21.76%,归母净利润0.65 亿元,同比增长1.18%。
利润端增速低于收入端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员工薪酬增加、专利费用及研发项目开展导致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增加所致。
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后的归母净利润为 0.79 亿元,同比增长 15.99%。近年来公司营收保持稳健增长,2013-2022 年公司营收CAGR12.7%,归母净利润CAGR 12.0%。
单机装备是指仅将物料加工或组装形成医用耗材特定零部件的智能装备,连线机装备是指将物料加工或组装形成医用耗材模块或者整个医用耗材的智能装备。安全输注类装备和血液净化类装备均可分为单机和连线 公司以销售连线机为主。
装备类型上,安全输注类装备为公司贡献大多数收入,血透类装备占比有所提升。
2013-2022Q1-3,公司毛利率稳定在45%-50%区间,净利率短期内有所下滑。
费用端看,2022Q1-3 公司销售及费用率保持平稳,研发费用率有所上升(+2.1pct),管理费用率大幅上升(同比+12.2pct)。
其中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系职工薪酬增加较多,股份支付金额、专利费增加较多所致;研发费用率上升研发项目逐步开展,致使直接材料投入与研发薪酬增多所致。费用端大幅增加导致公司净利润短期承压,随着未来费用端逐渐平稳,公司净利润率有望回升。
截至2022 年9 月30 日,公司实际控制人林军华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持有公司50.33%的股份,股权集中度较高,子公司方面,公司拥有6 家全资子公司及2 家控股子公司,全方位布局制造业务、研发服务、软件开发。
公司股权激励方案于2021 年落地,草案拟对62 名包括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人员等在内的激励对象以15 元/股的价格授予限制性股票146 万股,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中国医用耗材自动化装备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复盘国内医用耗材自动化装备发展历史,在早期发展阶段,中国医用耗材生产工艺相对较为落后,生产方式依赖于人工生产。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从国外进口功能相对简单的医用耗材生产设备,90 年代以哈娜好(日本)、碧迪(美国)为代表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21 世纪中国开始出现以输注类医用耗材生产设备为主的自动化设备制造国产企业。
近年来,随着国内医用耗材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医用耗材生产过程监管日益趋严,同时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国内医用耗材生产企业对智能化生产设备的需求也持续提高。
竞争格局看,目前我国医用耗材智能装备市场企业主要有意大利Kahle、加拿大ATS、瑞士米克朗、德国阿尔法普兰、德国FilaTech、烟台凯博、迈得医疗等。
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加拿大ATS(留置针,胰岛素针,预灌封等)、瑞士米克朗(自动注射器、笔杆式注射器、干粉吸入器等)、德国HH(干粉吸入器、药品包装设备)、德国AlphaPlan (透析器自动化装配线)和德国Filatech(纺丝线)。
由于外资企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积淀深厚,部分技术难度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生产严重依赖进口设备。
随着国内高值医用耗材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以及政府对国产高值医用耗材的大力支持,国内智能装备生产企业不断增加对高值医用耗材智能装备的研发投入,成功打破了进口垄断,未来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下游器械市场不断扩大。受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剧、慢性病患者持续增加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下游需求有望持续释放。
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 版)》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规模达 7,721 亿元,同比增长21.76%,预计 2022 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将超 9,000 亿元。
监管趋严+耗材集采促使下游医械企业提升质控,加大智能装备投入。2021 年6 月起实施的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对涉及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提高处罚力度,严格的监管使得下游医疗器械企业更加注重
产品质量规范,相较于人工组装,自动化流水线质量管控更为优秀。医疗耗材带量采购政策有望加速高值耗材领域的国产替代进程,相关械企预计将持续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对自动化智能装备的需求有望增加。
政策大力支持医用耗材自动化装备自主化。2021 年由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发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 4 类:基础零部件和装置、通用智能制造装备、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以及融合了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新型智能制造装备。”,十部门联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到 2025 年,医疗装备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基础零部件及元器、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基本补齐”。
2019、2020、2021 年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同行业持续排名第一,销量方面,2016-2021 年血液净化类装备销量维持稳定,安全输注类装备销量在经历了2016-2018 年的快速增长后,于2019-2020 年出现回落。
2021 年,安全输注类产品销量大幅回升,单机装备和连线机装备销量分别同比大幅增加158.3%和52.8%。我们认为,随着下游医用耗材自动化升级进程加速,公司装备销量有望加速提升。
公司的竞争对手主要包括加拿大ATS、瑞士米克朗、德国HH、德国AlphaPlan (透析器自动化装配线)和德国Filatech (纺丝线)。
公司深耕医用耗材智能装备领域数十年,产品经过反复打磨,技术性能持续提升。以输液器自动组装机、留置针自动组装机及血液透析器自动组装机为例,公司产品在单位时间合格品产量、合格品率及时间稼动率等关键技术性能指标可对标国外厂商,且普遍优于国内其他厂商。
价格方面,公司产品的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3-2/3,而且售后服务方面的成本更低,售后响应更加及时,产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有望实现市场份额的持续提升。
公司深耕医用耗材智能装备领域数十年,在提供产品与服务中,公司可根据客户的需求给出定制化的智能装备研发生产方案,帮助客户解决生产工艺问题的同时提供硬件加软件的综合服务,从设备、软件、生产工艺解决等,使客户对公司有较强的粘附性。
公司不断进行工艺改进,将留置针自动组装机、血液透析器自动组装机等设备的精度、良品率、使用寿命等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提升,从实际出发解决客户需求。
由于医用耗材智能装备以定制化生产为主,相关软件接口、设计路线等技术均由公司掌握,新的其他设备供应商往往由于技术体系不同的原因而无法与已有设备衔接,因此客户设备改造升级对公司有一定依赖。
公司通过先发优势深度绑定下游客户,服务国内80%以上的中大型医用高分子耗材生产企业,与威高股份、康德莱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2022 年公司与威高集团达成战略合作,认购威高自动化51%的股权,有望深度绑定为其耗材智能装备供应商。
中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增长迅速,生产自动化渗透率低。低值医用耗材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次性卫生材料,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与老龄化加速,医疗耗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产品换代、消费升级和产品附加值提升推动行业空间扩容。
2021 年中国医用低值耗材市场规模达到1057 亿元,2016-2021 年CARG 达到18.7%。相比于规模庞大的耗材市场,医用耗材生产智能装备由于技术含量高、非标准化,目前中国医用耗材制造企业整体生产自动化率较低,智能化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提升空间巨大。
根据医械世界的统计数据,在中国低值医用耗材市场中注射穿刺类产品占比最大,市场份额占比达30%。2019 年国内市场需求量约260 亿支,2021 年传统输注穿刺业务市场规模达到约291 亿元。近年来,我国新型专科和消费类穿刺产品兴起,如取卵针、美容针、胰岛素针和植发针等。随着消费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我们预计未来输注穿刺类产品的需求将持续扩容。
图 16:注射器产品需求量(单位:亿支) 图 17:注射穿刺器械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我国糖尿病患者为全球最多,据IDF数据,2019 年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约为1.2亿人,未来随着老龄化加剧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预计胰岛素及胰岛素针的需求量将逐年增长。
从胰岛素产品竞争格局来看,2020年诺和诺德、赛诺菲和礼来3家外资药企占据胰岛素用药市场超过80%份额。随着甘李药业、通化东宝、联邦制药等本土药企持续发力,国内胰岛素厂商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国内留置针市场格局较为集中,2019年CR5占据70%的市场份额。在未来留置针、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的背景下,其市场格局也将会发生变化,国产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流方案,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发病率提升,我国ESRD患者人数逐年增长,催生出广阔的透析治疗需求。
血液透析市场正加速扩容,根据蛋壳研究院的测算,2020年透析器市场规模约66亿元,2025年预计达88亿元。
透析器是血透过程中的关键耗材,由8000-12000根空心纤维丝构成,由于膜材料生产及透析器封装工艺的技术壁垒较高,我国本土企业技术水平较为滞后,导致国产透析器清除率低、生物相容性较差,大部分厂商只能通过组装进口透析膜生产透析器,可自主生产透析器的国产厂商数较少,国产替代空间可期。
预灌封注射器是一种将“药物储存”和“注射功能”融为一体的注射器,具有给药准确、药液利用率高、安全便捷等优势,多用于生物制药、疫苗及医美市场。
近年来,随着国产技术实现突破以及国内生物制品的快速发展,预灌封注射器在国内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规模快速增长。
国内生物药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随着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及支付能力提高,未来中国生物药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预灌封注射器的应用也将随之扩大。
中国医美行业虽起步晚,但伴随着颜值经济的崛起,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发展。与填充物类医美器械相比,其保持效果较短,需持续进行注射以保持效果。
2016-2020年,注射类医美市场规模由27.8亿元增长至50.4亿元,CARG达到16%,亿渡数据预计2025年将达到99.7亿元。目前医美机构和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偏爱度较高,但注射类医美器械国产化是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预灌封注射器、留置针、胰岛素针等市场潜力大、进口替代空间大的产品,公司已具有完备的生产装备线,同时积极布局体外诊断、体内介入、呼吸、泌尿、麻醉等领域的耗材生产设备,有望充分把握下游市场增长红利,实现智能装备产品放量。
3. 布局隐形眼镜产业,有望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隐形眼镜百亿市场,细分赛道增长动能强劲
隐形眼镜又叫角膜接触镜,是一种戴在眼球角膜上,用以矫正视力或保护眼睛的镜片。
其从外观上和方便性方面给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不正患者带来了很大改善,在控制青少年近视、散光发展,治疗特殊的眼病等方面也发挥了特殊的功效。
根据前瞻网的数据,2020 年中国大陆地区近视人口将达7 亿,患病率近50%。面对如此大的近视人口基数,中国大陆隐形眼镜在近视人群中的渗透率仅8%,对标与大陆居民近视情况十分接近的东亚地区或国家,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隐形眼镜渗透率分别为32%、34%、35%(占近视人口),反映出中国大陆隐形眼镜的渗透率有提高的空间。
市场格局看,2021 年中国隐形眼镜市场以水凝胶型镜片为主,其中月抛型和日抛型分别占比41%及32%。品牌看,国内隐形眼镜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且市占率变化较大,博士伦、海昌、穆迪等外企市场份额位居前列。
目前行业自主生产商仍以国际“四大厂”强生、博士伦、视康、爱尔康为首,在透明片市场占据绝对竞争优势;中国台湾厂商主要包括金可国际,精华光学,晶硕光学等,长期为四大厂、日韩品牌、国产品牌代加工,规模效应显著,除金可国际(海昌)外,其他公司自有品牌影响力较小。
2022 年5 月,公司根据未来发展战略规划,在做好自身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司在智能装备方面及产业化工艺方面的独特优势,决定介入隐形眼镜制造领域,拟以自有资金 1,000 万元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迈得顺,开展隐形眼镜业务,进行隐形眼镜试验线开发,将根据试验线样品验证情况,确定后续量产投资规模和进度,为各隐形眼镜品牌商提供研发、制造与服务等。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进口量看,2021 年中国隐形眼镜进口数量达到14.3 亿片,2015-2021 年进口量CAGR 达26.5%,其中中国台湾是中国隐形眼镜片第一进口区域,进口量持续增长反映出国内对隐形眼镜的需求持续扩张。
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充分利用在智能装备方面及产业化工艺方面的独特优势,布局隐形眼镜业务;公司经过与医用耗材生产企业多年的合作,已拥有了丰富的医疗器械产业化能力,具备进行隐形眼镜市场拓展的扩大产量优势与控制成本优势,有望打破中国台湾及外企在生产制造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
公司深耕医用耗材智能装备二十载,产品市占率持续排名第一,龙头地位日益凸显。
公司名称: ob真人(中国)官方网站
手 机: 13800000000
电 话: 400-123-4567
邮 箱: admin@youweb.com
地 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